中国快销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快捷登录【无需密码】

 
今日头条
淡季营销破局的11大方向36大招式,你想到想不到的,都有了!
在淡季,你首先要想到是什么?要想到,旺季我想要什么?未来决定现在,现在决定未来。旺季的果决定现在要做什么?现在做了什么决定未来能够收获什么。淡季营销绝对不是业
餐饮渠道最全操作指南:团队、进店、专场、客情、促销、管理等等!
餐饮渠道是形象展示及直接消费的窗口,是白酒品牌推广的主要渠道之一。对于高端产品而言,餐饮渠道主要承担了品牌氛围营造和口感导入的基本功能;对于具有快速流通能力的中
白酒鉴别方法大全,告诉你14种鉴别白酒的方法!超强干货!
如何鉴别酒的好坏?无论是从业人员,还是爱酒朋友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,撇开品牌、外包装因素,“白酒经销商学院”整理了14种评判鉴别酒的方法,供朋友们参考! 一:看(主
了解酱香,看完这篇文章就够了!
来源:陈香老酒 作者:曾品堂 说起酱香型白酒,大家脑海里想到的一定是茅台酒。然而,您是否知道酱香型白酒的鼻祖是谁?你是否又知道中国的酱香型白酒曾经也是四海普及呢
史上最全白酒终端铺市问题应对实战技巧、话术!
如果对方有一百个理由拒绝我们,我们一定有一千个理由说服对方!
查看: 633|回复: 1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好有道理] “转型裁员”的时候到了,大企业是重点

[复制链接]
累计签到:79 天
连续签到:1 天

3万

主题

3万

帖子

987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

积分
9879204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7-3-5 21:46:00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最近,关于裁员的风波不少,未来一段时间也不会少。在我们印象中,企业裁员一般是遇到了问题,而且是遇到了大问题。


比如,以前联想裁员,风波多大啊,一篇《联想不是家》火了,从那以后企业的“家文化”消弱了不少。那一次,也硬逼得柳传志再次出山,亲上一线。


从现在开始,优秀企业可能又开始裁员了,而且大企业是重点。这与企业无关,与时代有关。倒不是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,而是时代变了。


这轮裁员,基本上是因为企业的经营导向发生了变化,从规模导向转向效率导向、利润导向。原来不计代价投入的现象改变了,不讲效率只讲规模的现象改变了,企业开始从“做大”改为“做强”了。


这种裁员,我称为“转型裁员”。


这不会是个别企业的现象,将会是一群企业所面临的选择。不仅是经营差的企业会,好企业甚至做得更早。


这不是坏事,从整体上讲应该是好事。



型裁员,始于美的

美的是不是第一个做转型裁员的企业,我不知道。但美的是转型裁员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一家,不妨将它作为一个标志。


important,border-box,box-sizing,100%,-webkit-box-sizing “转型裁员”的时候到了,大企业是重点 中国酒业第一论坛


2010年,美的销售额突破千亿元;2011年,就迎来了产能过剩、市场收缩。这一年,恰逢美的少帅方洪波上任。


方洪波开出的处方是:“减员瘦身”、战略转型。因为多年的快速发展,导致美的“虚胖”。首先是产品“瘦身”,比如,2011年,美的的产品类型多达2.2万个,“瘦身”到只有2000多个。美的风扇原来有150多个型号,现在精简到只有20-30个;洗衣机原来有2000多个型号,精简到只有450个。


其次是“流程再造”,也是“瘦身”。在各事业部推广“T+3”计划,三天经销商下单,三天备料,三天生产线,三天配送发货,周转天数从十五天缩短到9天。原来从产品出厂到消费者手中,需要装卸6次,现在下降了一半。


最后是“组织再造”,还是“瘦身”。组织更加扁平化,打破“科层制”,推进“合伙人计划”。


“瘦身”的结果是,美的关闭了十多个工业园区和制造基地,变卖了7000亩厂房用地和工厂设备。当时管理人员2.5万人,员工总数接近20万,在一年内,仅仅管理人员就缩减了1万人,共计裁员大约7万人。


像美的这种大规模的企业裁员,一定会激起不小的风波。2012年,愤怒的美的员工利用当时兴起的微博散布公司大规模裁员的消息,他们建立了多个QQ群来抱团和伸张正义。媒体也推波助澜,一些媒体更试图找出美的已经病入膏肓的证据。


实际上,美的恰恰是因为瘦身早,转型早,现在的经营才更加良性化。



型难逃瘦身裁员

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有过关于“做大”还是“做强”的争论。先做强的论调总能占据道德制高点,但先做大毫无疑问更有市场。在做大论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时候,做强论是没市场的。


然而,如果持续做大的空间没有了之后,企业不得不被逼向“做强”。


美的所做的瘦身、转型,无疑就是做强的开始。中国的龙头企业,实际上已经开始了“做强之路”。


做强为什么会从瘦身开始,从转型开始?中国的“做强”,实际上有两个方向,一是产品的升级。消费者数量满足后,必然开始追求品质的满足。其道理如同上面所讲,做大的空间没有了,必然转向做强;二是从规模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和利润驱动。


中国以前的规模导向,确实存在不计代价做销量,不计效率做销售的现象。规模的增长,又确实能够摊薄费用。所谓的不计代价,其实是核算过代价的,即规模增长对利润增长的贡献,可能超过效率的提升带来的贡献。中国企业的集体选择,其实并没有错。


记得2014年,快消品行业龙头企业销量集体下滑时,企业的集体选择仍然是不计代价挽救销量,2015年仍然如此。只是到了2016年,很多企业才开始意识到,行业增长空间确实很小了,又被电商等微商分流,企业只有转向效率导向了。


因为“不计代价”做销量,所以多数企业确实存在“虚胖”的现象,所以,效率导向的第一步会是“瘦身”,瘦身就要裁员。


美的已经演绎了产品瘦身、组织和流程瘦身,导致大量冗余人员。所以,裁员是正常的。


我们再看统一2017年的“新政”,“零基预算”、“直营改客营”、“饮食合并”,其实都隐含着瘦身。比如,饮料和食品的合并,最后一定会“瘦身”。


在转型过程中,有一个词会经常见到:整合。这是个中性词。无论是企业内部的整合,还是经销商的整合,无不意味着组织的调整,意味着会产生一些冗员。



率导向

过去,规模就意味着利润。在增量封顶时,调整产品结构和节约费用,成为利润的新来源。当然,效率导向、利润导向做得好,最终可能会带来规模的增长。


那么,提升效率从哪些领域入手呢?大致有下列几方面:


一是组织再造,或者说是组织扁平化。现在企业都有一个大总部,组织越大,效率越低。


总部是干什么的?总部不是做事的,总部是防范风险的,所以,组织更多地是在对做事的“说NO”。总部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,会把流程复杂化,通过流程控制做事的人。


组织再造的第二部分是中层。中层是干什么的?中层一不决策,二不做事。中层的角色决定了它以沟通为主。在互联网时代,特别是经营单元小型化的时代,中层的角色被弱化了,比如海尔。


在海尔和美的的组织再造中,都有1万名管理人员被裁,占比极高。比如美的管理人员被裁1万人,占总人数2.5万的40%。


无论从中国企业还是从外国企业裁员的情况来看,裁员并没有影响企业正常运转,这就说明在企业没有危机时,人员本身就是多余的。


二是流程再造。统一的“饮食合并”是流程再造,美的的“T+3”计划也是流程再造。


三是专业外包。过去,在社会化分工低效的情况下,企业干了很多本该由专业化分工完成的事情。现在,是时候把能够外包的工作外包出去了,比如物流外包。当然,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互联网平台,比如淘宝、天猫,企业不得不把部分工作建立在专业平台上。


效率导向意味着:1、在内部用更少的人干更多的事;2、把自己干不划算的事外包出去。



企业是重点

大企业是转型裁员的重点,并不是说大企业的效率更低。因为在规模经济时代,大企业有“占位”意识,只有大企业才有“不计代价”的思维,小企业的小本经营,利润导向一直占据主导。


特别是那些品类较多的企业,过去规模增长的时代,基本上是品类事业部制。比如,20世纪90年代末,曾经有过一个争论:美的实行事业部制,基本思维是“分”;科龙实行品类整合,基本思维是“合”。当然,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,“分”的结果是越做越大,“合”的结果是消失了。当然,不能完全说两者的结局就是由分与合决定的。


当时,有人请我评论“分与合”这件事,我引用了台湾宏基施振荣的一句话:分是为了做大规模,合是为了增加利润。这是我当时见到的对“分与合”的经典解读。


不仅是美的,当时品类多元化的企业,比如康师傅、统一,基本都是品类事业部制,经销商也是单品类经营。在行业快速增长的时代,这是有利于规模增长的。那个时候,规模“求亲靠友”带来的效益,远甚于节省费用带来的利益。


为什么说转型裁员,大企业是重点呢?因为大企业品类比较多,品类之间基本以“分”为主。现在规模增长见顶,只有通过“合”提升效益,于是,大企业的整合才是重点,整合通常会产生冗员。



构性裁员

整合裁员,与经营困境无关,只与时代有关。


结构性裁员,就是有的岗位会被裁,有的岗位还会在增员。这与互联网有关。比如电商部门前几年就在增员,最近,互联网的品牌传播又逐步成为趋势,当然也会增员。


没有必要妖魔化裁员,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经营模式,模式之间的转换,一定会产生结构性裁员或增员。


作  者|刘春雄

来  源|刘老师论坛(ID:liuchunxiong1964)


爱打赏的人,运气不会太差!
酒业微信群汇总,人多,群多,精准,实名入群,想进?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 顶 踩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累计签到:79 天
连续签到:1 天

3万

主题

3万

帖子

987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

积分
9879204
沙发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3-5 22:55:01 | 只看该作者
最近,关于裁员的风波不少,未来一段时间也不会少。在我们印象中,企业裁员一般是遇到了问题,而且是遇到了大问题。

比如,以前联想裁员,风波多大啊,一篇《联想不是家》火了,从那以后企业的“家文化”消弱了不少。那一次,也硬逼得柳传志再次出山,亲上一线。

从现在开始,优秀企业可能又开始裁员了,而且大企业是重点。这与企业无关,与时代有关。倒不是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,而是时代变了。

这轮裁员,基本上是因为企业的经营导向发生了变化,从规模导向转向效率导向、利润导向。原来不计代价投入的现象改变了,不讲效率只讲规模的现象改变了,企业开始从“做大”改为“做强”了。

这种裁员,我称为“转型裁员”。

这不会是个别企业的现象,将会是一群企业所面临的选择。不仅是经营差的企业会,好企业甚至做得更早。

这不是坏事,从整体上讲应该是好事。


型裁员,始于美的
美的是不是第一个做转型裁员的企业,我不知道。但美的是转型裁员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一家,不妨将它作为一个标志。

important,border-box,box-sizing,100%,-webkit-box-sizing “转型裁员”的时候到了,大企业是重点 中国酒业第一论坛

2010年,美的销售额突破千亿元;2011年,就迎来了产能过剩、市场收缩。这一年,恰逢美的少帅方洪波上任。

方洪波开出的处方是:“减员瘦身”、战略转型。因为多年的快速发展,导致美的“虚胖”。首先是产品“瘦身”,比如,2011年,美的的产品类型多达2.2万个,“瘦身”到只有2000多个。美的风扇原来有150多个型号,现在精简到只有20-30个;洗衣机原来有2000多个型号,精简到只有450个。

其次是“流程再造”,也是“瘦身”。在各事业部推广“T+3”计划,三天经销商下单,三天备料,三天生产线,三天配送发货,周转天数从十五天缩短到9天。原来从产品出厂到消费者手中,需要装卸6次,现在下降了一半。

最后是“组织再造”,还是“瘦身”。组织更加扁平化,打破“科层制”,推进“合伙人计划”。

“瘦身”的结果是,美的关闭了十多个工业园区和制造基地,变卖了7000亩厂房用地和工厂设备。当时管理人员2.5万人,员工总数接近20万,在一年内,仅仅管理人员就缩减了1万人,共计裁员大约7万人。

像美的这种大规模的企业裁员,一定会激起不小的风波。2012年,愤怒的美的员工利用当时兴起的微博散布公司大规模裁员的消息,他们建立了多个QQ群来抱团和伸张正义。媒体也推波助澜,一些媒体更试图找出美的已经病入膏肓的证据。

实际上,美的恰恰是因为瘦身早,转型早,现在的经营才更加良性化。


型难逃瘦身裁员
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有过关于“做大”还是“做强”的争论。先做强的论调总能占据道德制高点,但先做大毫无疑问更有市场。在做大论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时候,做强论是没市场的。

然而,如果持续做大的空间没有了之后,企业不得不被逼向“做强”。

美的所做的瘦身、转型,无疑就是做强的开始。中国的龙头企业,实际上已经开始了“做强之路”。

做强为什么会从瘦身开始,从转型开始?中国的“做强”,实际上有两个方向,一是产品的升级。消费者数量满足后,必然开始追求品质的满足。其道理如同上面所讲,做大的空间没有了,必然转向做强;二是从规模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和利润驱动。

中国以前的规模导向,确实存在不计代价做销量,不计效率做销售的现象。规模的增长,又确实能够摊薄费用。所谓的不计代价,其实是核算过代价的,即规模增长对利润增长的贡献,可能超过效率的提升带来的贡献。中国企业的集体选择,其实并没有错。

记得2014年,快消品行业龙头企业销量集体下滑时,企业的集体选择仍然是不计代价挽救销量,2015年仍然如此。只是到了2016年,很多企业才开始意识到,行业增长空间确实很小了,又被电商等微商分流,企业只有转向效率导向了。

因为“不计代价”做销量,所以多数企业确实存在“虚胖”的现象,所以,效率导向的第一步会是“瘦身”,瘦身就要裁员。

美的已经演绎了产品瘦身、组织和流程瘦身,导致大量冗余人员。所以,裁员是正常的。

我们再看统一2017年的“新政”,“零基预算”、“直营改客营”、“饮食合并”,其实都隐含着瘦身。比如,饮料和食品的合并,最后一定会“瘦身”。

在转型过程中,有一个词会经常见到:整合。这是个中性词。无论是企业内部的整合,还是经销商的整合,无不意味着组织的调整,意味着会产生一些冗员。


率导向
过去,规模就意味着利润。在增量封顶时,调整产品结构和节约费用,成为利润的新来源。当然,效率导向、利润导向做得好,最终可能会带来规模的增长。

那么,提升效率从哪些领域入手呢?大致有下列几方面:

一是组织再造,或者说是组织扁平化。现在企业都有一个大总部,组织越大,效率越低。

总部是干什么的?总部不是做事的,总部是防范风险的,所以,组织更多地是在对做事的“说NO”。总部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,会把流程复杂化,通过流程控制做事的人。

组织再造的第二部分是中层。中层是干什么的?中层一不决策,二不做事。中层的角色决定了它以沟通为主。在互联网时代,特别是经营单元小型化的时代,中层的角色被弱化了,比如海尔。

在海尔和美的的组织再造中,都有1万名管理人员被裁,占比极高。比如美的管理人员被裁1万人,占总人数2.5万的40%。

无论从中国企业还是从外国企业裁员的情况来看,裁员并没有影响企业正常运转,这就说明在企业没有危机时,人员本身就是多余的。

二是流程再造。统一的“饮食合并”是流程再造,美的的“T+3”计划也是流程再造。

三是专业外包。过去,在社会化分工低效的情况下,企业干了很多本该由专业化分工完成的事情。现在,是时候把能够外包的工作外包出去了,比如物流外包。当然,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互联网平台,比如淘宝、天猫,企业不得不把部分工作建立在专业平台上。

效率导向意味着:1、在内部用更少的人干更多的事;2、把自己干不划算的事外包出去。


企业是重点
大企业是转型裁员的重点,并不是说大企业的效率更低。因为在规模经济时代,大企业有“占位”意识,只有大企业才有“不计代价”的思维,小企业的小本经营,利润导向一直占据主导。

特别是那些品类较多的企业,过去规模增长的时代,基本上是品类事业部制。比如,20世纪90年代末,曾经有过一个争论:美的实行事业部制,基本思维是“分”;科龙实行品类整合,基本思维是“合”。当然,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,“分”的结果是越做越大,“合”的结果是消失了。当然,不能完全说两者的结局就是由分与合决定的。

当时,有人请我评论“分与合”这件事,我引用了台湾宏基施振荣的一句话:分是为了做大规模,合是为了增加利润。这是我当时见到的对“分与合”的经典解读。

不仅是美的,当时品类多元化的企业,比如康师傅、统一,基本都是品类事业部制,经销商也是单品类经营。在行业快速增长的时代,这是有利于规模增长的。那个时候,规模“求亲靠友”带来的效益,远甚于节省费用带来的利益。

为什么说转型裁员,大企业是重点呢?因为大企业品类比较多,品类之间基本以“分”为主。现在规模增长见顶,只有通过“合”提升效益,于是,大企业的整合才是重点,整合通常会产生冗员。


构性裁员
整合裁员,与经营困境无关,只与时代有关。

结构性裁员,就是有的岗位会被裁,有的岗位还会在增员。这与互联网有关。比如电商部门前几年就在增员,最近,互联网的品牌传播又逐步成为趋势,当然也会增员。

没有必要妖魔化裁员,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经营模式,模式之间的转换,一定会产生结构性裁员或增员。

作  者|刘春雄
来  源|刘老师论坛(ID:liuchunxiong1964)



酒业微信群汇总,人多,群多,精准,实名入群,想进?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无图浏览|手机版|网站地图|点击进入论坛首页|中国快销论坛 ( 鲁ICP备19015885号-1 )|广告自助中心

GMT+8, 2024-4-26 08:09 , Processed in 0.327607 second(s), 65 queries , Gzip On, Redis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