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快销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快捷登录【无需密码】

 
今日头条
淡季营销破局的11大方向36大招式,你想到想不到的,都有了!
在淡季,你首先要想到是什么?要想到,旺季我想要什么?未来决定现在,现在决定未来。旺季的果决定现在要做什么?现在做了什么决定未来能够收获什么。淡季营销绝对不是业
餐饮渠道最全操作指南:团队、进店、专场、客情、促销、管理等等!
餐饮渠道是形象展示及直接消费的窗口,是白酒品牌推广的主要渠道之一。对于高端产品而言,餐饮渠道主要承担了品牌氛围营造和口感导入的基本功能;对于具有快速流通能力的中
白酒鉴别方法大全,告诉你14种鉴别白酒的方法!超强干货!
如何鉴别酒的好坏?无论是从业人员,还是爱酒朋友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,撇开品牌、外包装因素,“白酒经销商学院”整理了14种评判鉴别酒的方法,供朋友们参考! 一:看(主
了解酱香,看完这篇文章就够了!
来源:陈香老酒 作者:曾品堂 说起酱香型白酒,大家脑海里想到的一定是茅台酒。然而,您是否知道酱香型白酒的鼻祖是谁?你是否又知道中国的酱香型白酒曾经也是四海普及呢
史上最全白酒终端铺市问题应对实战技巧、话术!
如果对方有一百个理由拒绝我们,我们一定有一千个理由说服对方!
查看: 631|回复: 1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白酒知识] 儒眼观史:白酒源于唐末成都说,这估摸是真的

[复制链接]
累计签到:79 天
连续签到:1 天

3万

主题

3万

帖子

987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

积分
9879279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7-3-16 02:40:45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一、怎样知道历史的真相

介绍史学方法之前,先批判下马云。


不是跟马云有仇,而是(1)马云很好批判,有知识的硬伤,三言两语就可以批驳得他哑口无言;(2)马云是名人,批驳马云的错误言论,收益超过批判名不见经传的人。


一个人同时具备“很容易批驳+批驳后收益很大”两个特性,那么,不被攻击就很难了。


马云误以为“首富”一定是“首知”,于是轻率地横跨许多行业地发表看法,然后都被媒体广泛曝光,于是就成为很好的靶子了。


马云最近发表电视讲话说:机场看到许多马云牌鸡汤,都不是马云制造的--这句话没法反驳。然后他千不该、万不该,不该借题发挥、进入一个他不熟悉的行业。他说,历史书看来都不可靠。我们还活着,就这么当面造假。那些古人的书,不知道多少伪造。


马云的后一段议论,大概代表了很多史学“观众”的误解吧。所以,有必要批驳下。


1、古代中国,史书必须根据“起居注”等原始档案;“起居注”等原始档案,是给后人看的,当事人、当时人,都不能看;史官对“先皇”负责,对“道统”负责,“当今皇上”没有权力任免史官,没有权力自己组织“编辑部”重新修史。没有权力删改、销毁史官的作品。即使很不满意---这个体系下生产的“正史”,跟机场的“马云牌鸡汤”,根本就没有可比性。


2、历史学家并不害怕“假冒伪劣”。系统而科学的方法,给了我们慧眼。

白酒知识 儒眼观史:白酒源于唐末成都说,这估摸是真的


往事并不如烟。


即使青石尽成灰,即使秦皇焚书坑儒、明清文字狱、某朝皇上以权力直接干预历史书籍编纂、从体制而言必然以谎言为主,最终也无法达到目的。

历史的真相“天生丽质难自弃”,总会“留得清白在人间”。


好了,不批评马云了,不解释“历史可知”了。只简单介绍,我们是怎么知道的。


白酒知识 儒眼观史:白酒源于唐末成都说,这估摸是真的

1、直接证据

假如我在唐末哪位诗人、将军的坟墓中挖出白酒,那就是直接证据。

正面的文献记载,如果没有争论,比如“烧酒就是高度酒”,那么,这种直接的材料,也是“直接证据”。


30年代中国兴起“疑古派”。“疑古派”的贡献是推动了历史学研究的科学化,“疑古派”的缺点是,他们所怀疑的,几乎全部被证实。所以他们的结论几乎全部错误。


他们的领军人物顾颉刚先生,也是一代大师,总结了“六字教训”:“说有易,说无难”。这个有,指的就是直接证据--那些铁证。


2、佐证(旁证)

不是直接证实什么,但有些关联。“佐证”多了,很可能就是真相了。


比如茶叶的起源。文献有“源于蒙顶山”的记载。同时,大量文献记录“汉朝朝廷的贡品茶”只在四川收,---“只有四川进贡茶叶”的事实,就佐证了“名山”说。


茶叶比白酒幸运,“名山说”有直证,且直证没有歧义。同时,还存在大量的佐证。


白酒不行。直证有歧意,需要“佐证”来证实。


3、默证

没有涉及某真相,但是,它以某真相作为背景。


还以汉朝茶叶为例。雅安邛崃一带,今天也不是什么经济发达地区。可是,汉朝,却在这里(雅安荥经)设置了“中国最大的货币铸造厂”,比“央行”还大。厂长“邓通”是当然的全国首富,“王婆”总结女人喜爱的男人的五大特征,邓通就是“钱”的象征。汉朝还设立“荥经盐道”,管理最重要的盐业基地。秦始皇的财政支柱巴蜀寡妇清、卓文君的家族、王褒家族,这里富人非常集中。


这些,就为茶叶提供了一个“背景”:荒山野地固然可以生产优质茶叶,但只有富足的人们,才会去发现茶叶。而富足的人们,必定是从身边开始发现的。名山所在的邛崃地区,在秦汉时期相当于上海、深圳。所以,这里的茶叶,被首先发现。


经济发达,文化发达(司马相如等全国主要的文学家都集中在这里),社交的权重高,这是茶叶的“默证”。


4、推论

事物与事物,存在“共生”链、因果链,所以,可以从已知,推知“未知”。

假设所有的文献全部消失了。后人来挖掘我们。民国的坟墓,墓碑上的姓名常用字是宗仁、孝先、中正、钟书,总之是崇尚知识,那么历史学家就可以推测出,民国时期社会的财富分配机制,是激励人们做学问,搞科研,而且要态度文雅,公平竞争。民国之上的50年代的墓碑,人名主要是建军建国之类,折射的社会特点是,军人、官员,是社会的宠儿。社会的财富分配机制,是激励人们服从权力,不是科研、生产。再往80年代以后走,墓碑的人名集中于富、伟之类,折射的社会特点是,人们以“财富+身份地位”论成败。不管文化,不管道德,有权力、有财富,就是老大。

往事并不如烟。即使所有文件全被篡改,我们也能从墓碑上的姓名,推论出历史的全貌的真相。

考古学家能够以陶瓷片复原整个陶瓷坛;

体质人类学家能从一块骨头,复原大致的人形;

--

都是依赖“理论框架+关联性”的“推论”。


所以,马云们不必担心,不必害怕。


真相,谁也掩盖不了。谎言掩盖不了,烈火掩盖不了,恐怖掩盖不了。什么也掩盖不了。

 

白酒知识 儒眼观史:白酒源于唐末成都说,这估摸是真的


二、白酒必备要素的偶然聚汇

白酒,指酒精度40度以上的蒸馏酒。


1、白酒起源的必须条件

1)从“供给侧”看,它的必须条件是:


自然条件吻合的区域;白酒对自然环境的要求,比黄酒更挑剔:空气要湿润;水资源要优质。


自然条件达标的区域中,原料能够支撑者:农业必须发达。白酒粮食耗费数倍于黄酒(粮食发酵酒),原料高成本。


这两个条件,必须同时达到。


直到今天,中国的白酒,就原酒而言,还是以四川为主。贵州的气候能达标,但历史上一直经济落后。北方的绝大多数区域,则气候条件不达标。古代技术条件差,能支撑白酒对自然条件的要求的区域,更加少。


我不相信中亚能生产白酒。他们今天也产不了,何况古代!


2)从需求侧看,它的必须条件是:

高必要性+高承受力。也就是“花得起钱+有这个必要”。


高成本决定高价格。


高价格的消费品的销售:是否有必要消费+是否消费得起。


消费的必要性主要是:社交需求的权重。社交的预期收益,社交的对象。当然,这些又是互相关联的。


村夫农妇之间的社交,黄酒即可,没有必要花大钱。


个人自斟自饮,例如武松连干18碗,当然是黄酒。


同事之间休闲喝酒,如杨志与伙伴们押运花纲石时的桶装豪饮,当然也是黄酒。


但是,他们喝黄酒,不等于宋朝没有烈酒。只是,以他们的层级,他们的社交的预期收益,还没有高消费的必要!


高端白酒的消费,一定是达官贵人、著名诗人、美女明星只有这个层次,才有必要喝高端酒。


杨志、武松,喝的是黄酒。李师师、浪子燕青,很可能就是另一番场景了。


柳永的“浅斟低唱”,也可能是高度酒。否则,何必浅斟?


承受力,则是支付能力。在消费理由的刺激下的实际收入的开支极限。


2、供需两侧,历史性地偶然相逢


也许,四川早就具备了白酒的自然条件、生产工艺条件。


以四川的经济文化而言,“可支付”也不是问题。


问题在于,高消费的必要性。


以四川地方官员的社交层次,社交的预期收益,撑不住“高端的高消费”。


历史的契机在“唐玄宗入蜀”。


“地转锦江成渭水,天回玉垒作长安”。


成都原有的自然优势,嫁接首都过来的社交需求,好了,“高端奢侈品”不得不登场、也可以登场了。

 

白酒知识 儒眼观史:白酒源于唐末成都说,这估摸是真的


三、白酒“唐末成都说”的佐证群

关键概念:浓酒,烧酒,价格。

1、浓酒

杜甫诗:“蜀酒浓无敌,江鱼美可求”。为什么“天下第一浓”?


薛涛诗:“浓酒属闲人”。


黄酒要变得浓,是蒸馏,还是晒干?


2、烧酒

李商隐赞美“蜀城烧”。


雍陶“自到成都烧酒熟,不思身更入长安”。


《唐国史补》,唐王朝成都机构的贡酒是“剑南烧春”。


剑南指剑南道,也就是剑南节度使的管辖区。总部在成都。剑南春所在的绵竹,只是剑南道下面的一个普通县域,即使产酒,也是“村烧野酿”,没有资格叫“剑南烧春”的。正如绵竹产的红薯,不能叫“中国红薯”。


唐末的建南节度使,不仅仅是“西南军区总司令”兼“西南局书记”:因为皇帝在这里,所以,“西南军区”就是“中央军”的性质。李商隐夸赞韦皋“松州犹驻殿前军”,把韦皋的松潘驻军说成“殿前军”,也就是“禁卫军、御林军、中央军”。


最著名的艰难节度使是韦皋。他驻守成都21年,安抚西南诸族。精通文学,诗歌,喜欢结交才子,才女,艺人。足智多谋。

土蕃非常强大。曾经攻破唐朝首都。这次进攻成都,被韦皋杀灭50万,从此元气大伤,一蹶不振。


云南南诏国也处于鼎盛,曾打败杨国忠的唐军主力,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因素之一。这次看到韦皋无敌,自动投降,云南自己纳入唐朝版图。


文武双全,名将典范,优雅武士。


道教界传言,韦皋是诸葛亮再生,回来保护四川的。


3、价格

陆游酒后吹牛:“易求合浦千斛珠,难觅锦江双鲤鱼”,说的是“成都酒太贵、花掉我合浦千斛珠。但我也不是穷人,合浦千斛珠对我来说是小钱”。

价格高的背后是成本高、品质高。


4、价格的佐证--税收

北宋政府在成都平原设立二十八处"酒务",统制酿酒、实行专卖。每年征收酒税高达40余万贯,位居全国之首。


成都的人口,人均饮酒量,在全国都不突出。为什么税收突出?


可能的答案:税收率高。


税收率高的背后:价格高。销量不大,但回款金额高。


南宋时代的1129年,四川酒税已高达690余万贯,成为中央财政的重要支柱。


四、唐末成都的酒风--高端白酒的默证群

唐玄宗迁都成都,成都成为“政治中心+经济中心+消费中心+文人墨客中心+美女云集+自然条件具备+技术工艺具备”。


中央大员,一线美女明星,一流的诗人,云集成都。


1、薛涛的“高端公关”

1)接待“四川省最高军政长官”兼“国务院总理”武元衡,长达6小时的品鉴会,留下《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》:


落日重城夕雾收,玳筵雕俎荐诸侯。

因令朗月当庭燎,不使珠帘下玉钩。

东阁移尊绮席陈,貂簪龙节更宜春。

军城画角三声歇,云幕初垂红烛新。    

    

2)韦皋的情人

她从卖酒、陪酒,到成为情人。


地方官员要见韦皋,得贿赂她。她虽然不爱财,受贿已全部上交,但韦皋更不爱财,更要面子。所以严厉地处罚她。


她写下的闻名千古的《十离诗》,说尽“成功男人背后的弱势女人”的情状。

虽然她是第一美女,第一才女。但也驾驭不了这位大将军。


2、“诗----美女”群

以杜甫,李商隐,陆游,等等全国一线诗人为核心,成都构成了当时全国最醒目的“诗酒美女”群。


诗人是中心,他们凝聚了“美酒+美女”。


美酒美女,诗人的风流蕴籍华美诗章,构成唐末的“晓看红湿处~花重锦官城”:


1,杜甫:

1

江上被花恼不彻,无处告诉只颠狂。走觅南邻爱酒伴,经旬出饮独空床。稠花乱蕊畏江滨,行步歌危实怕春。诗酒尚堪驱使在,未须料理白头人。江深竹静两三家,多事红花映白花。报答春光知有处,应须美酒送生涯。东望少城花满烟,百花高楼更可怜。谁能载酒开金盏,唤取佳人无绣筵。


2

西汉亲王子,成都老客星。百年双白鬓,一别五秋萤。忍断杯中物,祗看座右铭。不能随皂盖,自醉逐浮萍。策杖时能出,王门异昔游。已知嗟不起,未许醉相留。蜀酒浓无敌,江鱼美可求。终思一酩酊,净扫雁池头。群盗无归路,衰颜会远方。尚怜诗警策,犹记酒颠狂。鲁卫弥尊重,徐陈略丧亡。空馀枚叟在,应念早升堂。


3

鱼知丙穴由来美,酒忆郫筒不用酤


2、韦庄

人人尽说江南好,游人只合江南老。春水碧于天,画船听雨眠。垆边人似月,皓腕凝霜雪。未老莫还乡,还乡须断肠。

(炉边人,卓文君,代指成都美女)


3、张籍

锦江近百烟水绿,新雨山头荔枝熟。万里桥边多酒家,游人爱向谁家宿?


4、李商隐

1

人生何处不离群?世路干戈惜暂分。雪岭未归天外使,松州犹驻殿前军。座中醉客延醒客,江上晴云杂雨云。美酒成都堪送老,当垆仍是卓文君


2

歌从雍门学,酒是蜀城烧


3

万里桥边多酒家,游人爱向谁家宿。


4

锦里多佳人,当垆自沽酒。


5

春晚,风暧,锦城花满。翠娥争劝临邛酒,纤纤手,拂面垂丝柳

 

5,雍陶

自到成都烧酒熟,不思身更入长安


6,陆游

1

倚锦瑟,击玉壶,吴中狂士游成都。成都海棠十万株,繁华盛丽天下无。青丝金络白雪驹,日斜驰遣迎名姝。燕脂褪尽见玉肤,绿鬟半脱娇不梳。吴绫便面对客书,斜行小草密复疏;墨君秀润瘦不枯,风枝雨叶笔笔殊。月浸罗,清夜徂,满身花影醉索扶。东来此欢堕空虚,坐悲新霜点鬓须。易求合浦千斛珠,难觅锦江双鲤鱼。


2

当年走马锦城西,曾为梅花醉似泥。


3

落魄西州泥酒杯,酒酣几度上琴台,青鞋自笑无羁束,又向文君井畔来。


4

世上悲欢亦偶然,何时烂醉锦江边?


6,金圣叹

卜肆垂帘新雨霁,酒垆眠客乱花飞。余生得至成都去,肯为妻儿一洒衣

……

特别说明,诗人所说的酒厂,在“万里桥”“锦江边”“竹林”,应该就是“全兴坊”所在地。


来源:壶中岁月

爱打赏的人,运气不会太差!
酒业微信群汇总,人多,群多,精准,实名入群,想进?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 顶1 踩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累计签到:79 天
连续签到:1 天

3万

主题

3万

帖子

987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

积分
9879279
沙发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3-16 08:46:00 | 只看该作者
一、怎样知道历史的真相
介绍史学方法之前,先批判下马云。

不是跟马云有仇,而是(1)马云很好批判,有知识的硬伤,三言两语就可以批驳得他哑口无言;(2)马云是名人,批驳马云的错误言论,收益超过批判名不见经传的人。

一个人同时具备“很容易批驳+批驳后收益很大”两个特性,那么,不被攻击就很难了。

马云误以为“首富”一定是“首知”,于是轻率地横跨许多行业地发表看法,然后都被媒体广泛曝光,于是就成为很好的靶子了。

马云最近发表电视讲话说:机场看到许多马云牌鸡汤,都不是马云制造的--这句话没法反驳。然后他千不该、万不该,不该借题发挥、进入一个他不熟悉的行业。他说,历史书看来都不可靠。我们还活着,就这么当面造假。那些古人的书,不知道多少伪造。

马云的后一段议论,大概代表了很多史学“观众”的误解吧。所以,有必要批驳下。

1、古代中国,史书必须根据“起居注”等原始档案;“起居注”等原始档案,是给后人看的,当事人、当时人,都不能看;史官对“先皇”负责,对“道统”负责,“当今皇上”没有权力任免史官,没有权力自己组织“编辑部”重新修史。没有权力删改、销毁史官的作品。即使很不满意---这个体系下生产的“正史”,跟机场的“马云牌鸡汤”,根本就没有可比性。

2、历史学家并不害怕“假冒伪劣”。系统而科学的方法,给了我们慧眼。
白酒知识 儒眼观史:白酒源于唐末成都说,这估摸是真的

往事并不如烟。

即使青石尽成灰,即使秦皇焚书坑儒、明清文字狱、某朝皇上以权力直接干预历史书籍编纂、从体制而言必然以谎言为主,最终也无法达到目的。
历史的真相“天生丽质难自弃”,总会“留得清白在人间”。

好了,不批评马云了,不解释“历史可知”了。只简单介绍,我们是怎么知道的。

白酒知识 儒眼观史:白酒源于唐末成都说,这估摸是真的
1、直接证据
假如我在唐末哪位诗人、将军的坟墓中挖出白酒,那就是直接证据。
正面的文献记载,如果没有争论,比如“烧酒就是高度酒”,那么,这种直接的材料,也是“直接证据”。

30年代中国兴起“疑古派”。“疑古派”的贡献是推动了历史学研究的科学化,“疑古派”的缺点是,他们所怀疑的,几乎全部被证实。所以他们的结论几乎全部错误。

他们的领军人物顾颉刚先生,也是一代大师,总结了“六字教训”:“说有易,说无难”。这个有,指的就是直接证据--那些铁证。

2、佐证(旁证)
不是直接证实什么,但有些关联。“佐证”多了,很可能就是真相了。

比如茶叶的起源。文献有“源于蒙顶山”的记载。同时,大量文献记录“汉朝朝廷的贡品茶”只在四川收,---“只有四川进贡茶叶”的事实,就佐证了“名山”说。

茶叶比白酒幸运,“名山说”有直证,且直证没有歧义。同时,还存在大量的佐证。

白酒不行。直证有歧意,需要“佐证”来证实。

3、默证
没有涉及某真相,但是,它以某真相作为背景。

还以汉朝茶叶为例。雅安邛崃一带,今天也不是什么经济发达地区。可是,汉朝,却在这里(雅安荥经)设置了“中国最大的货币铸造厂”,比“央行”还大。厂长“邓通”是当然的全国首富,“王婆”总结女人喜爱的男人的五大特征,邓通就是“钱”的象征。汉朝还设立“荥经盐道”,管理最重要的盐业基地。秦始皇的财政支柱巴蜀寡妇清、卓文君的家族、王褒家族,这里富人非常集中。

这些,就为茶叶提供了一个“背景”:荒山野地固然可以生产优质茶叶,但只有富足的人们,才会去发现茶叶。而富足的人们,必定是从身边开始发现的。名山所在的邛崃地区,在秦汉时期相当于上海、深圳。所以,这里的茶叶,被首先发现。

经济发达,文化发达(司马相如等全国主要的文学家都集中在这里),社交的权重高,这是茶叶的“默证”。

4、推论
事物与事物,存在“共生”链、因果链,所以,可以从已知,推知“未知”。
假设所有的文献全部消失了。后人来挖掘我们。民国的坟墓,墓碑上的姓名常用字是宗仁、孝先、中正、钟书,总之是崇尚知识,那么历史学家就可以推测出,民国时期社会的财富分配机制,是激励人们做学问,搞科研,而且要态度文雅,公平竞争。民国之上的50年代的墓碑,人名主要是建军建国之类,折射的社会特点是,军人、官员,是社会的宠儿。社会的财富分配机制,是激励人们服从权力,不是科研、生产。再往80年代以后走,墓碑的人名集中于富、伟之类,折射的社会特点是,人们以“财富+身份地位”论成败。不管文化,不管道德,有权力、有财富,就是老大。
往事并不如烟。即使所有文件全被篡改,我们也能从墓碑上的姓名,推论出历史的全貌的真相。
考古学家能够以陶瓷片复原整个陶瓷坛;
体质人类学家能从一块骨头,复原大致的人形;
--
都是依赖“理论框架+关联性”的“推论”。

所以,马云们不必担心,不必害怕。

真相,谁也掩盖不了。谎言掩盖不了,烈火掩盖不了,恐怖掩盖不了。什么也掩盖不了。
白酒知识 儒眼观史:白酒源于唐末成都说,这估摸是真的

二、白酒必备要素的偶然聚汇
白酒,指酒精度40度以上的蒸馏酒。

1、白酒起源的必须条件
(1)从“供给侧”看,它的必须条件是:

自然条件吻合的区域;白酒对自然环境的要求,比黄酒更挑剔:空气要湿润;水资源要优质。

自然条件达标的区域中,原料能够支撑者:农业必须发达。白酒粮食耗费数倍于黄酒(粮食发酵酒),原料高成本。

这两个条件,必须同时达到。

直到今天,中国的白酒,就原酒而言,还是以四川为主。贵州的气候能达标,但历史上一直经济落后。北方的绝大多数区域,则气候条件不达标。古代技术条件差,能支撑白酒对自然条件的要求的区域,更加少。

我不相信中亚能生产白酒。他们今天也产不了,何况古代!

(2)从需求侧看,它的必须条件是:
高必要性+高承受力。也就是“花得起钱+有这个必要”。

高成本决定高价格。

高价格的消费品的销售:是否有必要消费+是否消费得起。

消费的必要性主要是:社交需求的权重。社交的预期收益,社交的对象。当然,这些又是互相关联的。

村夫农妇之间的社交,黄酒即可,没有必要花大钱。

个人自斟自饮,例如武松连干18碗,当然是黄酒。

同事之间休闲喝酒,如杨志与伙伴们押运花纲石时的桶装豪饮,当然也是黄酒。

但是,他们喝黄酒,不等于宋朝没有烈酒。只是,以他们的层级,他们的社交的预期收益,还没有高消费的必要!

高端白酒的消费,一定是达官贵人、著名诗人、美女明星只有这个层次,才有必要喝高端酒。

杨志、武松,喝的是黄酒。李师师、浪子燕青,很可能就是另一番场景了。

柳永的“浅斟低唱”,也可能是高度酒。否则,何必浅斟?

承受力,则是支付能力。在消费理由的刺激下的实际收入的开支极限。

2、供需两侧,历史性地偶然相逢

也许,四川早就具备了白酒的自然条件、生产工艺条件。

以四川的经济文化而言,“可支付”也不是问题。

问题在于,高消费的必要性。

以四川地方官员的社交层次,社交的预期收益,撑不住“高端的高消费”。

历史的契机在“唐玄宗入蜀”。

“地转锦江成渭水,天回玉垒作长安”。

成都原有的自然优势,嫁接首都过来的社交需求,好了,“高端奢侈品”不得不登场、也可以登场了。
白酒知识 儒眼观史:白酒源于唐末成都说,这估摸是真的

三、白酒“唐末成都说”的佐证群
关键概念:浓酒,烧酒,价格。
1、浓酒
杜甫诗:“蜀酒浓无敌,江鱼美可求”。为什么“天下第一浓”?

薛涛诗:“浓酒属闲人”。

黄酒要变得浓,是蒸馏,还是晒干?

2、烧酒
李商隐赞美“蜀城烧”。

雍陶“自到成都烧酒熟,不思身更入长安”。

《唐国史补》,唐王朝成都机构的贡酒是“剑南烧春”。

剑南指剑南道,也就是剑南节度使的管辖区。总部在成都。剑南春所在的绵竹,只是剑南道下面的一个普通县域,即使产酒,也是“村烧野酿”,没有资格叫“剑南烧春”的。正如绵竹产的红薯,不能叫“中国红薯”。

唐末的建南节度使,不仅仅是“西南军区总司令”兼“西南局书记”:因为皇帝在这里,所以,“西南军区”就是“中央军”的性质。李商隐夸赞韦皋“松州犹驻殿前军”,把韦皋的松潘驻军说成“殿前军”,也就是“禁卫军、御林军、中央军”。

最著名的艰难节度使是韦皋。他驻守成都21年,安抚西南诸族。精通文学,诗歌,喜欢结交才子,才女,艺人。足智多谋。
土蕃非常强大。曾经攻破唐朝首都。这次进攻成都,被韦皋杀灭50万,从此元气大伤,一蹶不振。

云南南诏国也处于鼎盛,曾打败杨国忠的唐军主力,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因素之一。这次看到韦皋无敌,自动投降,云南自己纳入唐朝版图。

文武双全,名将典范,优雅武士。

道教界传言,韦皋是诸葛亮再生,回来保护四川的。

3、价格
陆游酒后吹牛:“易求合浦千斛珠,难觅锦江双鲤鱼”,说的是“成都酒太贵、花掉我合浦千斛珠。但我也不是穷人,合浦千斛珠对我来说是小钱”。
价格高的背后是成本高、品质高。

4、价格的佐证--税收
北宋政府在成都平原设立二十八处"酒务",统制酿酒、实行专卖。每年征收酒税高达40余万贯,位居全国之首。

成都的人口,人均饮酒量,在全国都不突出。为什么税收突出?

可能的答案:税收率高。

税收率高的背后:价格高。销量不大,但回款金额高。

南宋时代的1129年,四川酒税已高达690余万贯,成为中央财政的重要支柱。

四、唐末成都的酒风--高端白酒的默证群
唐玄宗迁都成都,成都成为“政治中心+经济中心+消费中心+文人墨客中心+美女云集+自然条件具备+技术工艺具备”。

中央大员,一线美女明星,一流的诗人,云集成都。

1、薛涛的“高端公关”
(1)接待“四川省最高军政长官”兼“国务院总理”武元衡,长达6小时的品鉴会,留下《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》:

落日重城夕雾收,玳筵雕俎荐诸侯。
因令朗月当庭燎,不使珠帘下玉钩。
东阁移尊绮席陈,貂簪龙节更宜春。
军城画角三声歇,云幕初垂红烛新。   
   
(2)韦皋的情人
她从卖酒、陪酒,到成为情人。

地方官员要见韦皋,得贿赂她。她虽然不爱财,受贿已全部上交,但韦皋更不爱财,更要面子。所以严厉地处罚她。

她写下的闻名千古的《十离诗》,说尽“成功男人背后的弱势女人”的情状。
虽然她是第一美女,第一才女。但也驾驭不了这位大将军。

2、“诗--酒--美女”群
以杜甫,李商隐,陆游,等等全国一线诗人为核心,成都构成了当时全国最醒目的“诗酒美女”群。

诗人是中心,他们凝聚了“美酒+美女”。

美酒美女,诗人的风流蕴籍华美诗章,构成唐末的“晓看红湿处~花重锦官城”:

1,杜甫:
(1)
江上被花恼不彻,无处告诉只颠狂。走觅南邻爱酒伴,经旬出饮独空床。稠花乱蕊畏江滨,行步歌危实怕春。诗酒尚堪驱使在,未须料理白头人。江深竹静两三家,多事红花映白花。报答春光知有处,应须美酒送生涯。东望少城花满烟,百花高楼更可怜。谁能载酒开金盏,唤取佳人无绣筵。

(2)
西汉亲王子,成都老客星。百年双白鬓,一别五秋萤。忍断杯中物,祗看座右铭。不能随皂盖,自醉逐浮萍。策杖时能出,王门异昔游。已知嗟不起,未许醉相留。蜀酒浓无敌,江鱼美可求。终思一酩酊,净扫雁池头。群盗无归路,衰颜会远方。尚怜诗警策,犹记酒颠狂。鲁卫弥尊重,徐陈略丧亡。空馀枚叟在,应念早升堂。

(3)
鱼知丙穴由来美,酒忆郫筒不用酤

2、韦庄
人人尽说江南好,游人只合江南老。春水碧于天,画船听雨眠。垆边人似月,皓腕凝霜雪。未老莫还乡,还乡须断肠。
(炉边人,卓文君,代指成都美女)

3、张籍
锦江近百烟水绿,新雨山头荔枝熟。万里桥边多酒家,游人爱向谁家宿?

4、李商隐
(1)
人生何处不离群?世路干戈惜暂分。雪岭未归天外使,松州犹驻殿前军。座中醉客延醒客,江上晴云杂雨云。美酒成都堪送老,当垆仍是卓文君

(2)
歌从雍门学,酒是蜀城烧

(3)
万里桥边多酒家,游人爱向谁家宿。

(4)
锦里多佳人,当垆自沽酒。

(5)
春晚,风暧,锦城花满。翠娥争劝临邛酒,纤纤手,拂面垂丝柳
5,雍陶
自到成都烧酒熟,不思身更入长安

6,陆游
(1)
倚锦瑟,击玉壶,吴中狂士游成都。成都海棠十万株,繁华盛丽天下无。青丝金络白雪驹,日斜驰遣迎名姝。燕脂褪尽见玉肤,绿鬟半脱娇不梳。吴绫便面对客书,斜行小草密复疏;墨君秀润瘦不枯,风枝雨叶笔笔殊。月浸罗,清夜徂,满身花影醉索扶。东来此欢堕空虚,坐悲新霜点鬓须。易求合浦千斛珠,难觅锦江双鲤鱼。

(2)
当年走马锦城西,曾为梅花醉似泥。

(3)
落魄西州泥酒杯,酒酣几度上琴台,青鞋自笑无羁束,又向文君井畔来。

(4)
世上悲欢亦偶然,何时烂醉锦江边?

6,金圣叹
卜肆垂帘新雨霁,酒垆眠客乱花飞。余生得至成都去,肯为妻儿一洒衣
……
特别说明,诗人所说的酒厂,在“万里桥”“锦江边”“竹林”,应该就是“全兴坊”所在地。

来源:壶中岁月

酒业微信群汇总,人多,群多,精准,实名入群,想进?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无图浏览|手机版|网站地图|点击进入论坛首页|中国快销论坛 ( 鲁ICP备19015885号-1 )|广告自助中心

GMT+8, 2024-6-5 13:13 , Processed in 0.339164 second(s), 76 queries , Gzip On, Redis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