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快销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快捷登录【无需密码】

 
今日头条
没有客情的终端不叫终端,越卖不动,越要用此法搞好客情!
淡季营销破局的11大方向36大招式,你想到想不到的,都有了!
在淡季,你首先要想到是什么?要想到,旺季我想要什么?未来决定现在,现在决定未来。旺季的果决定现在要做什么?现在做了什么决定未来能够收获什么。淡季营销绝对不是业
餐饮渠道最全操作指南:团队、进店、专场、客情、促销、管理等等!
餐饮渠道是形象展示及直接消费的窗口,是白酒品牌推广的主要渠道之一。对于高端产品而言,餐饮渠道主要承担了品牌氛围营造和口感导入的基本功能;对于具有快速流通能力的中
白酒鉴别方法大全,告诉你14种鉴别白酒的方法!超强干货!
如何鉴别酒的好坏?无论是从业人员,还是爱酒朋友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,撇开品牌、外包装因素,“白酒经销商学院”整理了14种评判鉴别酒的方法,供朋友们参考! 一:看(主
了解酱香,看完这篇文章就够了!
来源:陈香老酒 作者:曾品堂 说起酱香型白酒,大家脑海里想到的一定是茅台酒。然而,您是否知道酱香型白酒的鼻祖是谁?你是否又知道中国的酱香型白酒曾经也是四海普及呢
查看: 726|回复: 1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大咖观点] 一个优秀的营销团队,一定要有人人都会的“规定动作”

[复制链接]
累计签到:79 天
连续签到:1 天

3万

主题

3万

帖子

987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

积分
9879332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6-7-30 00:50:00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前言

本文为汾酒商学院成立后首次网络微分享。参与微分享有6位大咖:常建伟(汾酒股份公司总经理)、郭成林(汾酒商学院架构师)、施炜(著名企业管理专家)、丁丁(著名粉丝营销专家)、刘春雄(著名营销管理专家)、陈龙(体验式培训专家)。本文是刘春雄老师在微分享上的内容,题目为编者所加。



今天是汾酒商学院成立的日子,主持人跟我提了一个很好的专题叫《精髓如何点亮并传递》,我仔细想了一下,这是一个让我很兴奋的话题。


我先讲三个案例,先从这三个案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?

>>>>

案例1

第一个案例。是我任董事的一个企业,这个企业曾经有一段时间,八年时间没有增长,这个企业是人才济济,销量照样下滑。所以我向董事会提出一个问题说,你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,我就不再担任董事了。


董事长问我怎么办?我说带着整个经营团队,我们一起走市场。走了三天市场,每到一个地方我就问业务员两个问题:第一,说说你这个市场最成功的三个案例;第二,说说你这个市场最失败的三个案例。


业务员回答以后,我又反过来问管理人员两个问题:第一,三个成功的案例在其他的市场能否复制?第二,三个失败的案例在其他市场是否存在?


三天时间,我们发现了非常多的成功的案例。然后老板就说我们可以写一本营销的《葵花宝典》了。回去把这些成功的案例提炼出来,在全公司贯彻下去,现在这个企业的经营状况非常好。


>>>>

案例2 

第二个案例。09年或者是10年,统一在四川做“百县千乡”工程推老坛酸菜推广,我去讲课。我讲了一天,刘新华总也听了一天,最后他把我一天的话总结为两句话。


第一句话,终端推广是新品的突破口;第二句话,突破口怎么突破呢?三次精确有效打击。然后要求推广就按照这种方法去推广。老坛酸菜推广,广告做得好,终端推广也做得好。


>>>>

案例3 

第三个案例。我给同内一家乳制品的行业龙头企业培训,也是讲了一天。这个企业当时擅长做城市市场,不擅长做农村市场。


培训的对象是大区经理,培训完了之后主管销售老总问了学员两句话。第一句话是“培训效果好不好”?大家说“很好”;第二句话是“培训的实用不实用?”,大家说“实用”。于是,老总就布置了一项工作:“每个人把老师的课件拷贝下来,一级一级往下讲,一直讲到经销商那里”。


两个月以后,我受该企业一个大区之邀请给经销商培训,发现他们已经根据当地的情况对课件进行了修改和补充,已经培训到经销商那里了。而且第二年这个企业上半年的销售增长40%,主要是来源于农村市场。


>>>>

总结

这三个案例我总结为三句话。


第一个案例,我总结为一句话:营销是一门实践性的学问,营销的知识体系主要来自于一线。

不管一个企业做的多好或者多差,总有经验可循。来自内部的经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。大家在此之前要允许员工试错。


第二个案例,我总结为一句话:来自一线的经验如果没有高层的提炼,经验就只是个别经验,不是公司的知识体系。公司的高管要把员工好的自选动作变成公司的规定动作。


第三个案例,我也总结为一句话:企业营销知识体系的形成,一定是自上而下灌输的。


一线的经验,由高管提炼出来或者由专家提炼出来,然后再向下灌输,形成整个公司的营销知识体系。


以体操为例,很多动作最初都是优秀运动员的“自选动作”,然后被上升到全体运动员的“规定动作”。


正是“规定动作”,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基本营销水平。


优秀企业,一定要有“规定动作” 


有的普通企业,人人都有方法,但就是企业没有方法,没有共用的方法。优秀企业,可能方法不多,但人人都在用,都在用相似的方法。所以,一个优秀的企业,一定有一套“规定动作”,必须人人都会;同时还有要“自选动作”,只有自己才会。


那么,我们要问:“规定动作”从何而来?难道招聘一批“高手”就行了吗?显然不是的。我认为来自两方面:


第一来源,高管从外部学习。我特别强调高管要到外面学习,因为高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,能把方法升华到方法论,能把方法论演绎到方法。


有一个家电龙头企业经常请专家讲课,专家讲完以后老板会跟高管说:“要听专家的课,但不要按专家说的做。”


基层员工听课,经常问有没有什么绝招。专家哪有绝招,专家可能只会讲专业知识、逻辑、思路等,有些实战专家能讲一些实用的案例。


东软的老总曾经讲过一个道理,有些企业请专家培训后,员工离职率反而增加了,为什么呢?因为老总不参加培训,员工培训后会反问:我们都懂了,老总还不懂,这样的企业没希望,可能就离职了。


我给企业讲课时,发现一半以上的老总是不参加的,他们觉得不是自己有问题,是员工有问题,我发现多数时候老总的问题比员工更大。


第二个营销知识来源,我认为是高管从一线发现的。《定位》专家特劳特写了一本非常好的书《营销革命》,副标题“自上而下的战略”。


特劳特认为,“战略是成功战术的一致化”。把一些成功的做法大面积推广,就是战略。像毛泽东说的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。好的营销方法也是“从一线中来,到一线中去”。


虽然有人也称我是专家,有时也去做培训,其实我不是很赞成企业请专家培训员工。如果真要请专家培训员工,也要请专家先调研再培训,做顾问式的培训。


如果有些行业我不懂,企业非要请我去培训的话。对于不熟悉的行业,我一般要先见业务员,了解经销商,他们到底是如何做的,有什么问题,有什么需求,我能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。


营销的“规定动作 ”,怎么提炼和传播?


刚才讲了营销知识体系从一线中来,那么怎么提炼出来呢?这是营销知识形成体系的第二个问题。


我有三个观点。


>>>>

观点1

第一,我不主张“学雷锋”。所谓“雷锋”,通常是做的最好的那个人。我们一定要学普通人都能学会的,大多数人学不了“雷锋”,成为不了“雷锋”。企业的主体一定是普通人,要普通人会做,普通人能学,才容易成为企业的共同做法。


>>>>

观点2

第二,我们要寻找有普适价值的经验,有共性的经验。我刚才说了普通人学得会的经验,在各个区域适用的经验。就像我在第一个案例所讲的,这个成功的案例在其他地方能不能复制?这个市场的问题其他地方是否也存在?这就是要找共同点。


>>>>

观点2

第二,我们要寻找有普适价值的经验,有共性的经验。我刚才说了普通人学得会的经验,在各个区域适用的经验。就像我在第一个案例所讲的,这个成功的案例在其他地方能不能复制?这个市场的问题其他地方是否也存在?这就是要找共同点。


我在企业任营销老总的时候,每次下市场,看三个以上的市场之后,一定要找到共同点,找到规律,否则市场都白看了。


>>>>

观点3

第三,当发现共性的经验的时候,我们怎么在内部传播呢?

我觉得哇哈哈宗庆后的做法非常好,据说他原来每年有200多天在市场上,但是要发300多份通报,虽然我没有看到通报,但我想他通报的内容,一定是共性的问题。


内部传播主要有两套方式。


>>>>

方式1

第一种是企业内部有一些大众传媒,比如说公众号,内刊等,还有内部开会,这是常规性的做法。


>>>>

方式2

第二种就像上面第三个案例讲的,营销老总讲给大区经理听,大区经理讲给小区经理听,小区经理讲给业务员听,业务员讲给经销商听,一级一级往下讲。不断强化,讲的过程就是强化。


最后,我想回到特劳特在《营销革命》中讲的一句话,好的战略是成功战术的一致化,这个战略通常是只有副总裁层别的管理人员“深入一线”才能抓的住。所以我们的高管一定不要去视察,一定要去一线发现我们营销的知识体系,提炼,最后把它传递下去。我认为这种内生的知识体系,比请多少专家来讲都非常有用。


一个企业好的营销知识体系,一定是内生的,其它企业很难模仿的。



爱打赏的人,运气不会太差!
酒业微信群汇总,人多,群多,精准,实名入群,想进?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 顶 踩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累计签到:79 天
连续签到:1 天

3万

主题

3万

帖子

987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

积分
9879332
沙发
 楼主| 发表于 2016-12-18 16:53:10 | 只看该作者
前言
本文为汾酒商学院成立后首次网络微分享。参与微分享有6位大咖:常建伟(汾酒股份公司总经理)、郭成林(汾酒商学院架构师)、施炜(著名企业管理专家)、丁丁(著名粉丝营销专家)、刘春雄(著名营销管理专家)、陈龙(体验式培训专家)。本文是刘春雄老师在微分享上的内容,题目为编者所加。




今天是汾酒商学院成立的日子,主持人跟我提了一个很好的专题叫《精髓如何点亮并传递》,我仔细想了一下,这是一个让我很兴奋的话题。


我先讲三个案例,先从这三个案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?

>>>>
案例1
第一个案例。是我任董事的一个企业,这个企业曾经有一段时间,八年时间没有增长,这个企业是人才济济,销量照样下滑。所以我向董事会提出一个问题说,你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,我就不再担任董事了。

董事长问我怎么办?我说带着整个经营团队,我们一起走市场。走了三天市场,每到一个地方我就问业务员两个问题:第一,说说你这个市场最成功的三个案例;第二,说说你这个市场最失败的三个案例。

业务员回答以后,我又反过来问管理人员两个问题:第一,三个成功的案例在其他的市场能否复制?第二,三个失败的案例在其他市场是否存在?

三天时间,我们发现了非常多的成功的案例。然后老板就说我们可以写一本营销的《葵花宝典》了。回去把这些成功的案例提炼出来,在全公司贯彻下去,现在这个企业的经营状况非常好。

>>>>
案例2
第二个案例。09年或者是10年,统一在四川做“百县千乡”工程推老坛酸菜推广,我去讲课。我讲了一天,刘新华总也听了一天,最后他把我一天的话总结为两句话。

第一句话,终端推广是新品的突破口;第二句话,突破口怎么突破呢?三次精确有效打击。然后要求推广就按照这种方法去推广。老坛酸菜推广,广告做得好,终端推广也做得好。

>>>>
案例3
第三个案例。我给同内一家乳制品的行业龙头企业培训,也是讲了一天。这个企业当时擅长做城市市场,不擅长做农村市场。

培训的对象是大区经理,培训完了之后主管销售老总问了学员两句话。第一句话是“培训效果好不好”?大家说“很好”;第二句话是“培训的实用不实用?”,大家说“实用”。于是,老总就布置了一项工作:“每个人把老师的课件拷贝下来,一级一级往下讲,一直讲到经销商那里”。

两个月以后,我受该企业一个大区之邀请给经销商培训,发现他们已经根据当地的情况对课件进行了修改和补充,已经培训到经销商那里了。而且第二年这个企业上半年的销售增长40%,主要是来源于农村市场。

>>>>
总结
这三个案例我总结为三句话。

第一个案例,我总结为一句话:营销是一门实践性的学问,营销的知识体系主要来自于一线。
不管一个企业做的多好或者多差,总有经验可循。来自内部的经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。大家在此之前要允许员工试错。

第二个案例,我总结为一句话:来自一线的经验如果没有高层的提炼,经验就只是个别经验,不是公司的知识体系。公司的高管要把员工好的自选动作变成公司的规定动作。

第三个案例,我也总结为一句话:企业营销知识体系的形成,一定是自上而下灌输的。

一线的经验,由高管提炼出来或者由专家提炼出来,然后再向下灌输,形成整个公司的营销知识体系。

以体操为例,很多动作最初都是优秀运动员的“自选动作”,然后被上升到全体运动员的“规定动作”。

正是“规定动作”,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基本营销水平。

[size=15.5556px]优秀企业,一定要有“规定动作”

有的普通企业,人人都有方法,但就是企业没有方法,没有共用的方法。优秀企业,可能方法不多,但人人都在用,都在用相似的方法。所以,一个优秀的企业,一定有一套“规定动作”,必须人人都会;同时还有要“自选动作”,只有自己才会。

那么,我们要问:“规定动作”从何而来?难道招聘一批“高手”就行了吗?显然不是的。我认为来自两方面:

第一来源,高管从外部学习。我特别强调高管要到外面学习,因为高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,能把方法升华到方法论,能把方法论演绎到方法。

有一个家电龙头企业经常请专家讲课,专家讲完以后老板会跟高管说:“要听专家的课,但不要按专家说的做。”

基层员工听课,经常问有没有什么绝招。专家哪有绝招,专家可能只会讲专业知识、逻辑、思路等,有些实战专家能讲一些实用的案例。

东软的老总曾经讲过一个道理,有些企业请专家培训后,员工离职率反而增加了,为什么呢?因为老总不参加培训,员工培训后会反问:我们都懂了,老总还不懂,这样的企业没希望,可能就离职了。

我给企业讲课时,发现一半以上的老总是不参加的,他们觉得不是自己有问题,是员工有问题,我发现多数时候老总的问题比员工更大。

第二个营销知识来源,我认为是高管从一线发现的。《定位》专家特劳特写了一本非常好的书《营销革命》,副标题“自上而下的战略”。

特劳特认为,“战略是成功战术的一致化”。把一些成功的做法大面积推广,就是战略。像毛泽东说的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。好的营销方法也是“从一线中来,到一线中去”。

虽然有人也称我是专家,有时也去做培训,其实我不是很赞成企业请专家培训员工。如果真要请专家培训员工,也要请专家先调研再培训,做顾问式的培训。

如果有些行业我不懂,企业非要请我去培训的话。对于不熟悉的行业,我一般要先见业务员,了解经销商,他们到底是如何做的,有什么问题,有什么需求,我能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。

[size=15.5556px]营销的“规定动作 ”,怎么提炼和传播?

刚才讲了营销知识体系从一线中来,那么怎么提炼出来呢?这是营销知识形成体系的第二个问题。

我有三个观点。

>>>>
观点1
第一,我不主张“学雷锋”。所谓“雷锋”,通常是做的最好的那个人。我们一定要学普通人都能学会的,大多数人学不了“雷锋”,成为不了“雷锋”。企业的主体一定是普通人,要普通人会做,普通人能学,才容易成为企业的共同做法。

>>>>
观点2
第二,我们要寻找有普适价值的经验,有共性的经验。我刚才说了普通人学得会的经验,在各个区域适用的经验。就像我在第一个案例所讲的,这个成功的案例在其他地方能不能复制?这个市场的问题其他地方是否也存在?这就是要找共同点。

>>>>
观点2
第二,我们要寻找有普适价值的经验,有共性的经验。我刚才说了普通人学得会的经验,在各个区域适用的经验。就像我在第一个案例所讲的,这个成功的案例在其他地方能不能复制?这个市场的问题其他地方是否也存在?这就是要找共同点。

我在企业任营销老总的时候,每次下市场,看三个以上的市场之后,一定要找到共同点,找到规律,否则市场都白看了。


>>>>
观点3

第三,当发现共性的经验的时候,我们怎么在内部传播呢?
我觉得哇哈哈宗庆后的做法非常好,据说他原来每年有200多天在市场上,但是要发300多份通报,虽然我没有看到通报,但我想他通报的内容,一定是共性的问题。

内部传播主要有两套方式。


>>>>
方式1

第一种是企业内部有一些大众传媒,比如说公众号,内刊等,还有内部开会,这是常规性的做法。


>>>>
方式2

第二种就像上面第三个案例讲的,营销老总讲给大区经理听,大区经理讲给小区经理听,小区经理讲给业务员听,业务员讲给经销商听,一级一级往下讲。不断强化,讲的过程就是强化。

最后,我想回到特劳特在《营销革命》中讲的一句话,好的战略是成功战术的一致化,这个战略通常是只有副总裁层别的管理人员“深入一线”才能抓的住。所以我们的高管一定不要去视察,一定要去一线发现我们营销的知识体系,提炼,最后把它传递下去。我认为这种内生的知识体系,比请多少专家来讲都非常有用。

一个企业好的营销知识体系,一定是内生的,其它企业很难模仿的。


酒业微信群汇总,人多,群多,精准,实名入群,想进?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无图浏览|手机版|网站地图|点击进入论坛首页|中国快销论坛 ( 鲁ICP备19015885号-1 )|广告自助中心

GMT+8, 2024-6-29 14:01 , Processed in 0.386627 second(s), 63 queries , Gzip On, Redis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