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快销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快捷登录【无需密码】

 
今日头条
淡季营销破局的11大方向36大招式,你想到想不到的,都有了!
在淡季,你首先要想到是什么?要想到,旺季我想要什么?未来决定现在,现在决定未来。旺季的果决定现在要做什么?现在做了什么决定未来能够收获什么。淡季营销绝对不是业
餐饮渠道最全操作指南:团队、进店、专场、客情、促销、管理等等!
餐饮渠道是形象展示及直接消费的窗口,是白酒品牌推广的主要渠道之一。对于高端产品而言,餐饮渠道主要承担了品牌氛围营造和口感导入的基本功能;对于具有快速流通能力的中
白酒鉴别方法大全,告诉你14种鉴别白酒的方法!超强干货!
如何鉴别酒的好坏?无论是从业人员,还是爱酒朋友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,撇开品牌、外包装因素,“白酒经销商学院”整理了14种评判鉴别酒的方法,供朋友们参考! 一:看(主
了解酱香,看完这篇文章就够了!
来源:陈香老酒 作者:曾品堂 说起酱香型白酒,大家脑海里想到的一定是茅台酒。然而,您是否知道酱香型白酒的鼻祖是谁?你是否又知道中国的酱香型白酒曾经也是四海普及呢
史上最全白酒终端铺市问题应对实战技巧、话术!
如果对方有一百个理由拒绝我们,我们一定有一千个理由说服对方!
查看: 493|回复: 1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大咖观点] 少侠,放过我们这些老家伙吧!我们真的不需要“骚浪贱”

[复制链接]
累计签到:79 天
连续签到:1 天

3万

主题

3万

帖子

987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

积分
9879294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7-3-8 08:05:18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导  读


为什么我们一五一十的做企业运营,总是遭到各种“思想恐吓”?


“95后市场”崛起,面对他们的正确姿势是什么?


面对年轻市场困惑的营销人,今天跟老苗一起吃一颗定心丸。


在咱天朝做企业,你得胆子大,要不然很容易被吓死,或者雷死。


康师傅的通路精耕跟可乐的直控终端火爆的时候,被人警告要去中间商,搞渠道扁平化,要不然就会死。


大卖场兴起的时候,它们被定义为“现代渠道”,原来的从企业到经销商到二批的渠道称为“传统渠道”,人为的就给打上“进步”和“落后”的标签,你不会做“现代渠道”就要死。


后来电商兴起了,据说不做也会死。


互联网崛起了,互联网+啊、共享经济啊、社群经济啊、极致产品啊、爆品思维啊,都非常牛逼,你不懂都要死。


苗庆显 少侠,放过我们这些老家伙吧!我们真的不需要“骚浪贱”


本来像我们这样经历了九死一生的,对这些片面臆断、一惊一乍的断言都高度免疫了,连马云说纯线上线下都要死,未来是新零售的天下。可前两天还是一篇文章被雷倒了:


《正在崛起的95后市场,正在残酷惩罚不懂‘骚浪贱’的品牌》


大致逻辑是,95后不是一代人,而是一类人,这类人喜欢贴标签;他们喜欢的标签就是各种“骚浪贱”,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时候,就已经在舞台中央了,不重视的品牌将被严惩,不懂是因为你太老了。


用老苗的标准来看,这是篇适合互联网传播的好文,有情绪,观点犀利,树敌明确,更关键的是全文都在讨好95后,强调他们的重要性和与众不同,这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,尤其受用。建议看官们去读读。


但里面的逻辑和常识有点令人不安了。


首先是95后不是一代人而是一类人的说法,觉得说服力不够。


每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,都会明显打上时代的烙印,都有自己的特殊性,都是独一无二的,尤其是像我们近几十年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国家:五十年代的所有制改革、反右、人民公社,六十年代的困难时期、上山下乡、文革;七十年代的文革继续及结束、十一届三中全会;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、姓社姓资大讨论;九十年代的市场经济改革全面启动,全球一体化开始,2000年后的经济全面腾飞,互联网普及。


苗庆显 少侠,放过我们这些老家伙吧!我们真的不需要“骚浪贱”

每个时代都有深刻的、足以影响一整代人思维的巨大变化,凭什么95后就截然不同呢?难道这些年发生什么基因突变了?


以老苗对消费行为的研究来说,人的消费行为多数是模式化的,这种模式化的改变需要放到漫漫的人类进化史上才能现实出来;而时代的、亚文化等影响是基于模式化行为基础的改变,即便影响很大,也有迹可循。


咪蒙教主有篇热文叫《不是这届90后员工不行,是你不行》,里面讲对90后的正确管理姿势,赢得了不少90后热捧。但文后咪蒙自己也承认,这些方式不光对90后管用,对80后甚至70、60后都管用,90后并没有本质的不同。


第二个方面,本文的另一个基础是95后喜欢贴标签,没标签就不跟你玩。这一点老苗基本表示赞同,但95后喜欢贴标签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目前处的年纪,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特殊。


喜欢自己贴标签、也喜欢给别人和事物贴标签,是人进入青春期一直到生理心理成熟期的一个重要特征。


苗庆显 少侠,放过我们这些老家伙吧!我们真的不需要“骚浪贱”

我们知道,人在儿童时期包括婴幼儿时期,对世界的看法是二元化的,是与非、黑与白、好与坏、好人与坏人;但进入青春期后,人们开始打破原来的二元认知模式,一下面对多元的、错综复杂的世界,这时候人们通常是通过给这个世界贴上标签来方便自己的认知。


这个年纪通常是15-25岁左右,再往后,人的认知规律是逐渐去标签化的,没有太多的刻板印象才是一个人成熟的象征。


贴标签是年轻人的象征,但如果说这个特征属于这个时代,那些经历过“地富反坏右”年代的老前辈们可能要表示呵呵了。


苗庆显 少侠,放过我们这些老家伙吧!我们真的不需要“骚浪贱”

真的要了解这些年轻群体,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,而不是抱着大象腿就高喊大象长得像柱子。


我们看到现在年轻人的“不服管教”也好,“骚浪贱”也好,“贴标签”也好,一些是这个年纪的共同特征,换句话说年轻人就该这样,另外则是属于这波年轻人的时代特征。把他们强行一类人,有点耸人听闻了。



一个有点纠结的小插曲:老苗看到这篇“骚浪贱”的文章后联系过该文的作者,希望他能继续往下扒一扒,论据论证再充分点,这样对撕一下更热闹,事情才更清楚。结果被拒绝了。


这么多年被吓唬惯了,本不想纠缠这个话题了,可又联想到近期不少客户咨询的,关于传统企业如何跟年轻人沟通、老品牌如何年轻化的问题,想了想还是就这个话题写点文字,反正老苗撕营销的文章每周都要写的。


首先不要过度反应,这个世界的新鲜事物经过传播到我们这里的时候,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经过过度宣传包装的,反应太快并不好,有时候慢一点说不定更能抓住本质,成功可能更大。有人当了先烈,我们更有可能成先驱。


当然也不要被吓到,互联网一来,各种擅长包装概念的巫医神汉、江湖术士层出不穷,今年给你发个死亡通知书,后天给你出个病危报告。要么是别有用心,要么是盲人摸象听风就是雨,用句“骚浪贱”的话来说,要不自己是傻逼,要不把你当傻逼,真要受了蛊惑,奋勇向前,往往死都不知道咋死的。


苗庆显 少侠,放过我们这些老家伙吧!我们真的不需要“骚浪贱”


其次需要确定的是,90后也好,00后也好,不是洪水猛兽不是外星人,他们是我们的消费者。他们有些特征是时代特征,我们就要看这个时代发生了什么;有的特征是年龄特征,过了这个年纪就回归了。


不要一看“哇,现在年轻人都上网购物了,线下没机会了”,“现在00后都玩QQ,微信也要完了”,“现在的年轻人又都如何如何了……”


照这个逻辑,现在的15后还都在喝奶粉,等他们长大了,卖大米的也都要关门了。


这确实是一个年轻人满嘴“卧槽”的时代,喜欢颠覆、放纵本来就是年轻人的特征,可这种激情能维持多久呢?


某大咖年轻时曾是学生运动领袖,某企业家年轻时喜欢组织械斗,老苗年轻时喜欢在书包里装一把菜刀,这又如何呢?这只是人生中转瞬即逝的而已小插曲。


苗庆显 少侠,放过我们这些老家伙吧!我们真的不需要“骚浪贱”


第三,企业最关键的还是坚持价值传递。


餐饮行业产生了大量网红,雕爷、黄太吉、便所餐厅、水货等等,或天价牛腩、或开跑车送煎饼,或把厕所搬到餐厅里,不可谓不“骚浪贱”,但结果呢?热闹过后,大都是一片冷冷清清。


做餐饮做的是口味、卫生、体验、体面或者性价比,抛弃了这些商业本质规律,抛弃了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,一定是难以走远的。


马佳佳,一个聪明努力的女孩,传媒专业,有想法,非常懂的互联网上如何制造热点做传播(我们就不用“骚浪贱”来形容一个女孩子了)。然而,从目前看,这些并没有对她的创业有太大帮助,能够变现的仅仅是她的知名度而已,她还需要一步一步从企业经营开始。


第四,年轻人当然是你避不开的,但理解年轻人要从本质入手。


这里包含两层意思,第一层是要把年轻人当“人”看,他们有人的共性和人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共性,比如都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、讲故事比讲道理有用、马斯洛的五层需求理论同样有效、这个年纪都喜欢彰显点个性刷刷存在感,号称不随大流不崇尚权威,但实际上从众效应和权威效应尤其明显等等。这层意思是主要的,是主流。


苗庆显 少侠,放过我们这些老家伙吧!我们真的不需要“骚浪贱”


第二层是要了解这批年轻人的时代特征并加以应对,这层意思不是主流,但也很重要,“王守福”的话来说“中等意思吧”


老苗之前曾撕过一篇《你觉得穿了华丽的衣服,我却看到你光溜溜的屁股》,里面有个重要结论:


在当前国内企业与市场中,品牌和产品拥有者精英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理念,与市场主导者平民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理念,形成了目前中国市场的最大矛盾冲突。


心理学家陈默教授曾对年轻群体做过一个深入的解析:他认为把1993年作为一个转折点会更加本质一些,而不是表面的80、90、00,因为93年对中国家庭来说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取消粮票了,取消粮票意味着从此吃穿不愁了。


相对富足、独生子女更宽广知识信息来源,造就了这一批人的一些典型时代特征。


1、对话语权要求较高

2、情感负担重

3、知识面广阔

4、现实感弱

5、尊重个体的自由主义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认同。


对于上面的结论,老苗深感钦佩,这些年跟年轻一代打交道以及对年轻消费者的研究,跟他们有关的任何群体现象,都能归入到上述的五个特征。


那篇有关“骚浪贱“的文章提过95后对“端着”无感,老苗深表赞同,岂止95后,任何一个时代的主流思想都是对“端着”无感的,真实的、有沟通感的才更有力量。


但不端着不代表一定要“骚浪贱”,如果刻意的追求“骚浪贱”,是不是另外一种“端着”呢?


任正非、宗庆后、陶华碧、董明珠、马化腾们用真实和实力来沟通,也可成一代网红,而且生命力旺盛。另外说明下,前段时间被翻出不使用QQ而被网友嘲笑的张瑞敏,他们家海尔的官微,号称“80万蓝V总教头”,简直就是官微教科书,推荐看官们关注下。


还有个导致恐慌的现象是网络语言,流行语一茬一茬的换,经常让我们这些老家伙不知啥意思,貌似听不懂就是自己老了。


苗庆显 少侠,放过我们这些老家伙吧!我们真的不需要“骚浪贱”


其实这还真无关90后还是00后,这是信息泛滥情况下的自然选择结果,刺激的、重口味、浓烈的、个色的话语才更容易在海量的信息中跳出来。


所以我们的说话越来越重口味了,用词越来越有劲了:叫“先生”、“小姐”,哪有“帅哥”、“美女”爽,“男神”、“女神”就更刺激了;“朋友”太普通了,“闺蜜”、“基友”多有味;“吵架”哪有“拍砖”、“撕逼”听上去霸道、浓烈,如果实力悬殊,干脆叫“吊打”,形象,过瘾。


有专家说老苗的公众号叫“撕营销”,“撕”字用得好,是互联网的语境,不知道这算不算所谓“骚浪贱”?即便算,它又能在本号运营的小小成就中,占有多大功劳呢?


来源:老苗撕营销

爱打赏的人,运气不会太差!
酒业微信群汇总,人多,群多,精准,实名入群,想进?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 顶 踩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累计签到:79 天
连续签到:1 天

3万

主题

3万

帖子

987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

积分
9879294
沙发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3-8 14:19:35 | 只看该作者
导  读
为什么我们一五一十的做企业运营,总是遭到各种“思想恐吓”?

“95后市场”崛起,面对他们的正确姿势是什么?

面对年轻市场困惑的营销人,今天跟老苗一起吃一颗定心丸。

在咱天朝做企业,你得胆子大,要不然很容易被吓死,或者雷死。

康师傅的通路精耕跟可乐的直控终端火爆的时候,被人警告要去中间商,搞渠道扁平化,要不然就会死。

大卖场兴起的时候,它们被定义为“现代渠道”,原来的从企业到经销商到二批的渠道称为“传统渠道”,人为的就给打上“进步”和“落后”的标签,你不会做“现代渠道”就要死。

后来电商兴起了,据说不做也会死。

互联网崛起了,互联网+啊、共享经济啊、社群经济啊、极致产品啊、爆品思维啊,都非常牛逼,你不懂都要死。

苗庆显 少侠,放过我们这些老家伙吧!我们真的不需要“骚浪贱”

本来像我们这样经历了九死一生的,对这些片面臆断、一惊一乍的断言都高度免疫了,连马云说纯线上线下都要死,未来是新零售的天下。可前两天还是一篇文章被雷倒了:

《正在崛起的95后市场,正在残酷惩罚不懂‘骚浪贱’的品牌》

大致逻辑是,95后不是一代人,而是一类人,这类人喜欢贴标签;他们喜欢的标签就是各种“骚浪贱”,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时候,就已经在舞台中央了,不重视的品牌将被严惩,不懂是因为你太老了。

用老苗的标准来看,这是篇适合互联网传播的好文,有情绪,观点犀利,树敌明确,更关键的是全文都在讨好95后,强调他们的重要性和与众不同,这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,尤其受用。建议看官们去读读。

但里面的逻辑和常识有点令人不安了。

首先是95后不是一代人而是一类人的说法,觉得说服力不够。

每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,都会明显打上时代的烙印,都有自己的特殊性,都是独一无二的,尤其是像我们近几十年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国家:五十年代的所有制改革、反右、人民公社,六十年代的困难时期、上山下乡、文革;七十年代的文革继续及结束、十一届三中全会;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、姓社姓资大讨论;九十年代的市场经济改革全面启动,全球一体化开始,2000年后的经济全面腾飞,互联网普及。

苗庆显 少侠,放过我们这些老家伙吧!我们真的不需要“骚浪贱”
每个时代都有深刻的、足以影响一整代人思维的巨大变化,凭什么95后就截然不同呢?难道这些年发生什么基因突变了?

以老苗对消费行为的研究来说,人的消费行为多数是模式化的,这种模式化的改变需要放到漫漫的人类进化史上才能现实出来;而时代的、亚文化等影响是基于模式化行为基础的改变,即便影响很大,也有迹可循。

咪蒙教主有篇热文叫《不是这届90后员工不行,是你不行》,里面讲对90后的正确管理姿势,赢得了不少90后热捧。但文后咪蒙自己也承认,这些方式不光对90后管用,对80后甚至70、60后都管用,90后并没有本质的不同。

第二个方面,本文的另一个基础是95后喜欢贴标签,没标签就不跟你玩。这一点老苗基本表示赞同,但95后喜欢贴标签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目前处的年纪,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特殊。

喜欢自己贴标签、也喜欢给别人和事物贴标签,是人进入青春期一直到生理心理成熟期的一个重要特征。

苗庆显 少侠,放过我们这些老家伙吧!我们真的不需要“骚浪贱”
我们知道,人在儿童时期包括婴幼儿时期,对世界的看法是二元化的,是与非、黑与白、好与坏、好人与坏人;但进入青春期后,人们开始打破原来的二元认知模式,一下面对多元的、错综复杂的世界,这时候人们通常是通过给这个世界贴上标签来方便自己的认知。

这个年纪通常是15-25岁左右,再往后,人的认知规律是逐渐去标签化的,没有太多的刻板印象才是一个人成熟的象征。

贴标签是年轻人的象征,但如果说这个特征属于这个时代,那些经历过“地富反坏右”年代的老前辈们可能要表示呵呵了。

苗庆显 少侠,放过我们这些老家伙吧!我们真的不需要“骚浪贱”
真的要了解这些年轻群体,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,而不是抱着大象腿就高喊大象长得像柱子。

我们看到现在年轻人的“不服管教”也好,“骚浪贱”也好,“贴标签”也好,一些是这个年纪的共同特征,换句话说年轻人就该这样,另外则是属于这波年轻人的时代特征。把他们强行一类人,有点耸人听闻了。


一个有点纠结的小插曲:老苗看到这篇“骚浪贱”的文章后联系过该文的作者,希望他能继续往下扒一扒,论据论证再充分点,这样对撕一下更热闹,事情才更清楚。结果被拒绝了。

这么多年被吓唬惯了,本不想纠缠这个话题了,可又联想到近期不少客户咨询的,关于传统企业如何跟年轻人沟通、老品牌如何年轻化的问题,想了想还是就这个话题写点文字,反正老苗撕营销的文章每周都要写的。

首先不要过度反应,这个世界的新鲜事物经过传播到我们这里的时候,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经过过度宣传包装的,反应太快并不好,有时候慢一点说不定更能抓住本质,成功可能更大。有人当了先烈,我们更有可能成先驱。

当然也不要被吓到,互联网一来,各种擅长包装概念的巫医神汉、江湖术士层出不穷,今年给你发个死亡通知书,后天给你出个病危报告。要么是别有用心,要么是盲人摸象听风就是雨,用句“骚浪贱”的话来说,要不自己是傻逼,要不把你当傻逼,真要受了蛊惑,奋勇向前,往往死都不知道咋死的。

苗庆显 少侠,放过我们这些老家伙吧!我们真的不需要“骚浪贱”

其次需要确定的是,90后也好,00后也好,不是洪水猛兽不是外星人,他们是我们的消费者。他们有些特征是时代特征,我们就要看这个时代发生了什么;有的特征是年龄特征,过了这个年纪就回归了。

不要一看“哇,现在年轻人都上网购物了,线下没机会了”,“现在00后都玩QQ,微信也要完了”,“现在的年轻人又都如何如何了……”

照这个逻辑,现在的15后还都在喝奶粉,等他们长大了,卖大米的也都要关门了。

这确实是一个年轻人满嘴“卧槽”的时代,喜欢颠覆、放纵本来就是年轻人的特征,可这种激情能维持多久呢?

某大咖年轻时曾是学生运动领袖,某企业家年轻时喜欢组织械斗,老苗年轻时喜欢在书包里装一把菜刀,这又如何呢?这只是人生中转瞬即逝的而已小插曲。

苗庆显 少侠,放过我们这些老家伙吧!我们真的不需要“骚浪贱”

第三,企业最关键的还是坚持价值传递。

餐饮行业产生了大量网红,雕爷、黄太吉、便所餐厅、水货等等,或天价牛腩、或开跑车送煎饼,或把厕所搬到餐厅里,不可谓不“骚浪贱”,但结果呢?热闹过后,大都是一片冷冷清清。

做餐饮做的是口味、卫生、体验、体面或者性价比,抛弃了这些商业本质规律,抛弃了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,一定是难以走远的。

马佳佳,一个聪明努力的女孩,传媒专业,有想法,非常懂的互联网上如何制造热点做传播(我们就不用“骚浪贱”来形容一个女孩子了)。然而,从目前看,这些并没有对她的创业有太大帮助,能够变现的仅仅是她的知名度而已,她还需要一步一步从企业经营开始。

第四,年轻人当然是你避不开的,但理解年轻人要从本质入手。
这里包含两层意思,第一层是要把年轻人当“人”看,他们有人的共性和人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共性,比如都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、讲故事比讲道理有用、马斯洛的五层需求理论同样有效、这个年纪都喜欢彰显点个性刷刷存在感,号称不随大流不崇尚权威,但实际上从众效应和权威效应尤其明显等等。这层意思是主要的,是主流。

苗庆显 少侠,放过我们这些老家伙吧!我们真的不需要“骚浪贱”

第二层是要了解这批年轻人的时代特征并加以应对,这层意思不是主流,但也很重要,“王守福”的话来说“中等意思吧”

老苗之前曾撕过一篇《你觉得穿了华丽的衣服,我却看到你光溜溜的屁股》,里面有个重要结论:

在当前国内企业与市场中,品牌和产品拥有者精英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理念,与市场主导者平民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理念,形成了目前中国市场的最大矛盾冲突。
心理学家陈默教授曾对年轻群体做过一个深入的解析:他认为把1993年作为一个转折点会更加本质一些,而不是表面的80、90、00,因为93年对中国家庭来说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取消粮票了,取消粮票意味着从此吃穿不愁了。

相对富足、独生子女更宽广知识信息来源,造就了这一批人的一些典型时代特征。

1、对话语权要求较高
2、情感负担重
3、知识面广阔
4、现实感弱
5、尊重个体的自由主义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认同。
对于上面的结论,老苗深感钦佩,这些年跟年轻一代打交道以及对年轻消费者的研究,跟他们有关的任何群体现象,都能归入到上述的五个特征。

那篇有关“骚浪贱“的文章提过95后对“端着”无感,老苗深表赞同,岂止95后,任何一个时代的主流思想都是对“端着”无感的,真实的、有沟通感的才更有力量。

但不端着不代表一定要“骚浪贱”,如果刻意的追求“骚浪贱”,是不是另外一种“端着”呢?

任正非、宗庆后、陶华碧、董明珠、马化腾们用真实和实力来沟通,也可成一代网红,而且生命力旺盛。另外说明下,前段时间被翻出不使用QQ而被网友嘲笑的张瑞敏,他们家海尔的官微,号称“80万蓝V总教头”,简直就是官微教科书,推荐看官们关注下。

还有个导致恐慌的现象是网络语言,流行语一茬一茬的换,经常让我们这些老家伙不知啥意思,貌似听不懂就是自己老了。

苗庆显 少侠,放过我们这些老家伙吧!我们真的不需要“骚浪贱”

其实这还真无关90后还是00后,这是信息泛滥情况下的自然选择结果,刺激的、重口味、浓烈的、个色的话语才更容易在海量的信息中跳出来。

所以我们的说话越来越重口味了,用词越来越有劲了:叫“先生”、“小姐”,哪有“帅哥”、“美女”爽,“男神”、“女神”就更刺激了;“朋友”太普通了,“闺蜜”、“基友”多有味;“吵架”哪有“拍砖”、“撕逼”听上去霸道、浓烈,如果实力悬殊,干脆叫“吊打”,形象,过瘾。

有专家说老苗的公众号叫“撕营销”,“撕”字用得好,是互联网的语境,不知道这算不算所谓“骚浪贱”?即便算,它又能在本号运营的小小成就中,占有多大功劳呢?

来源:老苗撕营销

酒业微信群汇总,人多,群多,精准,实名入群,想进?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无图浏览|手机版|网站地图|点击进入论坛首页|中国快销论坛 ( 鲁ICP备19015885号-1 )|广告自助中心

GMT+8, 2024-6-12 14:42 , Processed in 0.342298 second(s), 92 queries , Gzip On, Redis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